Thursday, September 15, 2022

投資

最近無聊起嚟拎起 Ben Graham 本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嚟睇。

Ben Graham 係專業嘅資產管理者,佢話用佢啲方法投資,可能會比市場贏多幾個巴仙,講緊嘅係好大筆數入面好穩陣咁比一般人賺多啲,當然係好勁。

但,我望返自己,甚至大部份人,其實每年多幾個巴仙係咪真係差咁遠?用返傳統財金佬𠱁人買基金嘅講法就係,啲錢越滾越大(compound interest),十幾廿年後就會好大分別。呢個固然係事實,但相對於人生大部份嘅決定,呢啲單位數%嘅影響,好多時係微乎其微。

人生最大嘅投資,通常都唔係錢,而係生活裡面佔最重要比重嘅嘢。細個就係學業、朋友;大個就加埋事業、婚姻。點解我感慨到要開個 post 特登講,就係啲金融才俊九牛二虎之力又 diversification 又剩,先賺多幾%,但正常人生活最重要嘅決定,幾乎全部都係(被迫) all-in 嘅。學業 all-in,最多咪讀個 double degree?工通常都係每份工做幾年以上,唔會同時做幾份;婚姻更加係冇得唔 all-in,預計綑綁成世。(香港人多樣嘢:買樓都係成副身家 all-in)以上幾樣嘢,每一樣都影響緊你人生包括身家總值唔只幾個%,但好少人會純粹用金錢回報計數。冇夢想同條咸魚冇分別?係都要講咩個人興趣呀、愛情呀,懶係冇咁俗氣。

對於大部份人嚟講,你揀嘅工作、行業、公司、老闆, 對你嘅收入嘅影響先至係最大;而你揀嘅伴侶同朋友,對你嘅支出嘅影響先至係最大。如果你連最大嗰條數都唔係咁 care 金錢回報率,例如娶個老婆返嚟有 30% 機會廿年後身家俾佢分走咗一半,或者拒絕咗個二世祖追求同個窮撚結婚 opportunity cost 三千萬,咁結婚之後你走去買個儲蓄保險,佢同你講最高年回報有 3% 定 4% 其實係咪真係咁大分別呢?

所以某程度上,Ben Graham 徒弟 Warren Buffet 推薦嘅投資方法可能更加切合普羅大眾嘅實況:搵啲值得投資嘅嘢,all in,長揸。而「值得投資」嘅嘢唔多,一世人可能得幾次機會,要好好珍惜。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