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26, 2021

生酮生活

 呢排飲食越嚟越生酮 (利申非原教旨主義者,其實我仲係會食米飯同公仔麵),主要係減咗蛋白質多咗油脂。唔知係咪因為咁,餓感越嚟越少,然後睡眠時間亦越嚟越奇怪。有次直頭失眠 36小時,隔咗一日冇瞓覺。呢個問題真係要搞搞佢 :-/

至於食啲乜呢? 近排玩各式各樣嘅油。種籽油就當然可免則免,就算生酮友都唔會叫你飲大豆油。有言種籽油嘅 omega-6 linoic acid 唔多好,又或者話個生產過程會引入有害物質,anyway 世界上冇人會同你講食多啲種籽油,所以都係用返啲傳統安全嘢好啲:

1. 初榨橄欖油 - 地中海民族至愛,食咗幾千年,穩陣
2. 豬油 - 中國傳統食用油
3. 牛油/奶油 - 歐洲傳統食用油,法國人話你知食唔死你
4. 鴨油 - 好味 :3 

早幾日玩奶油 (whipping cream),基本上整湯超易。

1. 將食材 puree
2. 加熱
3. 落奶油攪渾

雖然我唔食磨菇,但用上面方法整磨菇湯效果又唔錯。仲試咗南瓜湯(超市見到減價南瓜蓉)。

然後最近幾日玩鴨油玩得好開心,想記第兩個食譜:

Scrambled Egg

1. Prepare whipping cream, duck fat, large egg.  Cream:DuckFat:Egg in 1:1:2 portions
2. Slightly warm the duck fat in container (a large cup will work), add cream, stir till fat is emulsified within the cream
3. Add egg, stir until everything mixes together into a thick paste
4. Add pinch of salt/pepper seasoning to taste
5. Add pinch of mustard (optional)
6. Heat a bit of extra duct fat in pan, and stir fry the mixture until it is just cooked. Do not overcook.

鴨油炒耶菜

1. 大量鴨油,少量豬肉碎,酌量鹽、豉油、胡椒粉,落鑊爆香
2. 加入切成2~3cm方塊嘅耶菜,炒炒炒抛抛抛(鑊)
3. 完


Friday, January 8, 2021

無條件

自從得知《無條件》歌詞係為誰而寫之後,細嚼之下,慢慢感受到另一種味道。本來作為聽眾只感受到填詞者嘅浪漫真情,而家卻開始體會到淡淡嘅苦澀。

歌詞一開始,情人已經「不說話」、「期盼有落差」,可見兩人關係已經出現裂痕。「不可改變的改變」、「不要發現的發現」大概係情人對作詞者嘅指控,詞中話係「放大了缺點」。對於呢啲指控,作者無能為力,只好搬出偉大無條件嘅愛,希望感動對方。

聽眾固然動容,但情人收唔收貨呢?對於「很多未達完美事情」,作者都「只懂得努力每天」。想像下,其實同「落力為你好,得不到分數」冇分別,都幾淒涼。情侶之間若果眼中只有對方缺點,一方為「改善」呢啲「缺點」而「努力」,咁呢段關係已經危在旦夕。

作詞者嘅真心同苦心感動千千萬萬聽眾,但始終感情係兩個人嘅事,一人獨力支撐,最後結局原來真係唔難想像。



你 何以始終不說話 儘管講出不快吧 事與冀盼有落差 請不必驚怕 我 仍然會冷靜聆聽 仍然緊守於身邊 與你進退也共鳴 時日會蔓延再蔓延 某些不可改變的改變 與一些不要發現的發現 就這麼放大了缺點 來讓我問誰可決定 那些東西叫作完美至善 我只懂得 愛你在每天 當潮流愛新鮮 當旁人愛標籤 幸得伴著你我 是窩心的自然 當閒言再尖酸 給他妒忌多點 因世上的至愛 是不計較條件 誰又可清楚看見 美 難免總有些缺憾 若果不甘心去問 問到最尾叫內心 也長出裂痕 笑 何妨與你又重溫 仍然我說我慶幸 你永遠勝過別人 期待美沒完愛沒完 放開不必打算的打算 作一些可以約定的約定 就抱緊以後每一天 其實你定然都發現 我有很多未達完美事情 我只懂得 再努力每天 當潮流愛新鮮 當旁人愛標籤 幸得伴著你我 是窩心的自然 當閒言再尖酸 給他妒忌多點 因世上的至愛 是不計較條件 誰又可清楚看見

Thursday, January 7, 2021

無謂

最近頹頹哋,有種苟且過活嘅感覺。

或者而家最需要嘅,係每一分每一秒刻意做返啲自己想做嘅嘢。

Friday, January 1, 2021

大鑊

以前用開嘅易潔鑊開始唔多work,早兩個月終於買咗個熟鐵鑊,幾十蚊。而家炒嘢終於有「鑊氣」。一開始唔識用又焦又燶,不過而家開始明白點玩。

抛鑊真係用熟鐵鑊必需嘅手法。因為熟鐵鑊薄,熱力基本上係直接由火度傳過嚟,有火嘅位就即刻熱 (0.1秒反應時間),冇火嘅位就凍,如果鑊上面嘅嘢唔「吸熱」(i.e. 高 heat capacity) 就好快燒焦。本身水就最吸熱嘅,尤其蒸發嗰陣會帶走好多熱力,不過炒嘢好少會加大量水,通常都係靠油做個 buffer。油嘅 heat capacity 較低,不過好在可以去到 ~200C 都未燶。但除非你用油炸食物,否則就咁用個鑊「煎」嘢嘅話,啲油都會好快出煙,但熱力只去到食物外表,傳唔到內部。鑊薄傳熱就唔平均,應付方法就係⋯抛鑊。用鑊鏟搞係絕對唔夠(快)嘅,你攪得嚟就已經燶。所以,只有不斷將食物抛轉,食物每個表面先會同熱力接觸,熱力先可以平均咁傳落去食物度。

關於點避免黐鑊,一般講法係鑊要夠熱、油要夠熱。不過我多次實驗發現,好睇食物嘅濕度、質地。最好就係鑊油皆熱,食物唔濕,最重要唔會滲太多帶有蛋白質嘅水份出嚟。食物出水就會抵消咗油嘅熱力,再者有機物質會喺大火之下燒焦,同鑊嘅鐵質融合,黐實個鑊。有時調低火力 (或抛鑊抛得密啲) 會減低有機物質燒焦,佢一日係液態都唔會黐 (常識? :0),然後只要你個鑊入面有足夠油份「保護」佢,食物又少少索水嘅話,可以慢慢收返啲水份,等啲有機物黐返落啲食物嗰邊,咁就唔黐。

有時食物喺醃嘅時候可以用啲方法令佢出多啲水,然後用紙巾或布抹乾佢。有時如果情況太壞,有時可能要炒兩次,第一次係較低溫,等食物出晒啲水先。第二次先係用大火炒。只要佢出水唔多,大火可以令啲水份蒸發於萌芽狀態 (呢個先至係大火嘅作用,重點係先決條件係食物本身唔好出太多水),食物同鑊之間只有油,咁就冇事。

講咁多其實冇咩特別,正常咁開鑊,將鑊表面溫度控制喺 120C~180C 之間,保持鑊內有足夠油份,對會出蛋白質水嘅食物 (肉同豆腐)特別小心,盡量令佢乾身啲先落鑊,就冇咩問題。 

開鑊就坊間大把方法,重點都係鑊燒紅嘅時候抺啲油上去,可能某啲方法會好啲,但感覺上分別唔大。雖然有人話用 polyunsaturated fat 會好啲,但我相信都係 saturated fat (最方便就係豬油) 效果好啲(同埋安全啲)。


至於我一開始點解會買熟鐵鑊呢?主要係貪佢輕....